正殿莫吳李三府千歲

莫府千歲

莫府千歲

      莫府千歲,姓莫,名英,原名蓋陀,生於唐中宗嗣聖十八年(西元七〇一年)。
莫英本為番將,是安祿山的陣前大將軍,玄宗天寶年間,安祿山兵變,派蓋陀领兵征戰,蓋陀天生神力,在征戰中所向無敵,建立不少戰功。

      唐肅宗至德元年(西元七五六),唐朝名將張巡鎮守雍丘城,賊人久戰不下,於是安祿山派遣蓋陀前往勸降。蓋陀為人忠勇,明理重義氣,在勸降時,被張巡的正氣凜然所折服,於是毅然棄暗投明,與張巡結為金蘭之交,同時為了表明投唐決心,另取漢名「莫英」。

      嗣後莫英與張巡同守睢陽,禍福相隨,被圍數月,糧盡無援,卻仍重情重義,出生入死,義無反顧。
至德二年九月,莫英出戰,身受重傷,無法再戰,因念及袍擇無糧可食,想要舍身供城中將士食用,於是趁兵將不注意時,切腹自盡,以自身血肉供食,享年五十七歲。

      其忠肝義膽的凜烈情操,令後世感佩不已!於民國九十八年宫慶時,莫王聖示找尋福地建龍宅,幾經眾人努力,才有了今日慈安宮寶地。

 

吳府千歲

吳府千歲

      吳府千歲諱名孝寬,江蘇省吳縣人,俗稱三王、吳王爺、吳府王爺、吳府三王,生於隋唐之際。其擅長地理風水,又會觀察星象。

      由於幫助唐高祖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不久又高中進士,奉命出任知府,愛民如子,深得唐高祖的器重。繼封「吏部尚書」,經常教導百姓開墾圳溝,引水灌溉田地,當時的人稱讚他為「眼望天、心在地」。與范公承業交為莫逆之友,聯聲同氣。

      三王吳府千歲何時昇化並無資料記載,在五府千歲之中排行第三的王爺,在五位王爺之中是唯一沒有留鬍鬚的。昇化後,受玉皇上帝賜封『代天巡狩玉封護國威勇真君』,坐擁王船,出巡四海,以受人間崇祀。

李府千歲

李府千歲

      李泌先後當過玄宗、肅宗、代宗及德宗四朝宰相,才學品德俱為世人所稱頌,民間奉為李府千歲。李泌,字長流,唐京兆人,開元十年正月二十七日生。

      據說足母親懷胎三年後才生下,出生時即有一頭濃密黑髮,有僧人預卜此子必為帝王之師。李泌自幼聰穎過人,六、七歲時就能發言立論出口成章。

      唐玄宗聽聞民間有如此神童,命人偷偷將他接入宮中,相處之後甚是喜愛,強行留住兩個月,並賜與衣物彩帛,囑咐其父母務必好好培養,他日必成為國家棟探。

      重臣名士張九齡、賀知章等人都喜歡與李泌交遊,稱讚他目如秋水,學識無盡。由於年紀尚小而腻稱他為「小友」。

      及長博學,善治《易經》,尤慕神仙長生之術,常遊於華山、終南之間訪道會友,後果然不負眾望,歷任四朝十年宰相。天寶間,以翰林供奉東宮,太子待之為師友,玄宗避安史之亂而西狩,泌助太子即位靈武,是為肅宗,泌以賓友入議國事,中興方略,悉與謀議,旋隱衡山以避權臣,肅宗特賜紫衣,曰「紫衣道士」。

      代宗立,復召出歷楚、杭刺史,德宗召赴行在,拜為中書侍中,同平章事,德宗欲廢太子,泌切、乃止,加封鄴侯。後來隱居於衡山中,自知人間功業已盡,於是絕穀使氣,不久便在山中乘雲飛昇,貞元五年三月初二日。


眾神介紹

地藏王菩蕯

龍川殿 地藏王菩蕯

      地藏王菩薩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以廣大的悲願著稱,地藏王為了救渡六道輪巡中受苦的眾生,發願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地藏王是掌管地獄的「幽冥主宰」,又稱幽冥教主。總管十殿間羅,是救渡地獄中受苦鬼靈眾生的大菩 薩,能荷擔一切眾生的難行苦行,圓滿一切眾生的 心願。

文昌帝君

龍川殿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本名張亞子,四川梓潼縣人,乃係主文運之神明,因廣宣道教教義,對蜀國文教貢献良多,歿後杷文廟尊封為「梓潼帝君」掌文昌府事急人間祿籍,俗諺「孔子但把教育揚,魁星拈筆點雙魁,文昌留眼送祿來」可見文昌帝君在人們心中,是一位司掌人間功名的神祉:由於父母總是望子成 能、望女成鳳的期盼,讓這位專司功名神祗,在民間廣為留傳與度誠奉祀。

月老星君

龍川殿 月老星君

      月老神君,是道教的神祉之一,為掌管男女姻緣(關於婚姻之緣份)之神。形象常被塑造成白鬍長鬚,臉泛紅光的慈祥老者;左手持著姻緣簿,右手拄著拐杖。

斗姥星君

龍偏殿 斗姥星君

      斗姥星君是中國道教的女神,名號為「紫光夫人」,也是北斗眾星之母。名字的「斗 」指的是北斗眾星。而「姥」字古字也寫成「姆」意思就是「母親」或「老母」。斗姥元君在道教信仰中出現得很晚,但地位卻很高。由於斗姥是北斗眾星的長輩,所以她比群星更為尊貴。和媽祖同樣,被賦予「天后」的尊號。
      太歲本為星名,即人們通稱的木星,俗稱歲君歲神・古人把木星繞天一週十二年,分成十二段,配合十二地支,用以紀年,稱為十二辰,或稱年太歲。古代陰陽家經過長期觀察,發現木星每當停留之處,相對人間所在之地必發生禍事。例如太歲在子,歲食在酉,子地興工,則酉家必遭其殃,太歲為大山之神,人們惟恐觸犯太歲,會災禍臨身,而敬畏崇拜。

註生娘娘

虎川殿 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乃主司生育,掌管生男育女,操縱生命的開始、成長或凋零,是專門保佑孕婦授子安產的神,俗稱「註生媽」,本省民間信仰咸認「註生娘娘」即是授子神。 

關山六媽

虎川殿 開山六媽

      為純真禪師從湄洲祖廟配奉來台之開山媽祖神像,其神像經湄洲天后宫證實為其開基之六媽」復由天后宮廟方於座椅背面刻有「朝天閣六媽」字樣,以證明其身分。
      三百多年來,「開山媽祖」受信徒之香火薫染,其神像的雕造風格,近似泉州技法,慈眉善目,顯得莊嚴穩重。衣冠上的紋路,是以漆線盤繞,營造立體的效果。體態優美,衣褶紋理柔順。因是女神, 故鞋的部分,雕為三寸金蓮,有別於男神之方鞋。

天上聖母白沙屯媽

虎川殿 天上聖母白沙屯媽

      白沙屯的媽祖信仰啟肇於乾隆年間,就如同台灣其他西部的齡海聚落,依海維生的白沙屯人,自然供奉媽祖為守護神。拓殖先祖奉請一尊軟身媽祖供於民家,媽祖神像歷史比拱天宮更悠久,拱天宮建廟後更集開基媽、鎮殿媽及進香媽於一身,本地人稱為「大媽」。
      白沙屯媽祖信仰區涵蓋了白東、白西、內島、南港,以及新埔里、通灣里的一部分。廣義的說白沙屯人 就是指媽祖的子民,整個信仰區的信眾。

北港武德宮天官武財神

虎偏殿 北港武德宮天官武財神

      民間相傳趙公明為「武財神」,相貌不脫黑面、龍目、濃鬚、魁梧、威猛等特徵,居五路財神之首,為天官中路元帥。不少人會將趙公明與其四位部下,合稱五路財神,希望祂們可以為信徒帶來 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與中央五個方位的財運。
      民國一〇五年(西元二〇一六年)天運歲次丙申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於北港武德宮開光镇天殿天官武財神;農歷五月初八日,於五條港安西府開光镇殿等列位尊神;同年農磨九月十五日,迎回聖駕。

觀音佛祖

觀音佛祖(配祀)

      在民間信仰中常被尊稱觀音佛祖、觀音大士、 觀音娘娘、觀音媽、白衣大士,是東亞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
      觀世音菩薩是民間信仰所崇信的「家堂五神」的首尊,台灣民眾常將之繪製於家堂神畫「觀音漆」上,與自家所祀神明一同,晨昏祭祀。 佛教的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人稱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薩,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讃譽。

鎮殿中壇太子元帥

鎮殿中壇太子元帥

      中壇元帥李哪吒又稱太子爺、太子元帥、哪吒元帥、哪吒太子哪吒三太子、三太子爺、玉皇太子爺等。中壇元帥神像的雕刻,通常取其七歲的身軀,並攜槍輪等寶物,且均採立姿,容統豐圓,顯現威嚴又祥和的童氣。多由武人崇拜,又作保護小孩的神明,一般廟宇尊為中壇元帥,統率東南西北中武營神將神兵,護衛座境。

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是具有福德的善鬼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求財、 保平安、保農業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祗。

虎爺公

虎爺公

      虎爺,是台灣民間信仰與中國民間信仰中一種以虎為形象的神祇,俗稱虎爺公、虎爺將軍、虎將軍,尊稱為下壇將軍、山君尊神(山軍尊神),最早是山神、土地公及城隍爺的座騎,後來更演變成 王爺、媽祖等諸神的座騎,並有守護廟境、村莊、地區與城市之功能。中國遠古時期即有對老虎的然崇拜,後成為民間信仰的一部份。 俗日:「土地神轄山中虎神轄山中虎」,古人認為虎受土地之神所管,而被山神 、土地公、城隍爺等神收伏的老虎具有神力,不但不會傷害人畜,且會保護人類;故人們多尊稱為虎爺,虔誠奉祀。一般供奉於神桌或主神神位下方,供品為生雞蛋及生肉類。